大洋新聞 時間: 2013-11-28系統家具來源: 信息時報 作者: 李楠楠 一位患者在感恩卡上寫下了對捐贈親屬的感謝話語。實習生 梁鉅聰 信息時報記者 康健 攝
  信息時報訊 (記者 李楠楠 通訊員 李紹斌 彭福祥) 夫妻共用一對腎,老父割三分之二肝給女兒,姐姐為弟弟捐出一邊腎……適逢感恩節前夕,昨日,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親屬活體器官移植感恩會在醫院內舉行,記者現場獲悉,從2004年至今,該院開展活體親屬供腎移植手術385例,供者存活率100%,受者存活率達99.有巢氏房屋5%,而捐獻案例中大多數為父母捐獻給兒女。
  夫患病支票貼現妻捐腎兩人共用一對腎
  據介紹,我國目前每年需進行器官移植的患者約為30萬人,最後能完成移植的僅有一萬例左右,主要原因是器官的匱乏遠遠無法滿足現實需求。“器官捐獻包括活體器官捐獻和公民死亡自願捐獻兩種,但公民資源捐獻現在還不較少,所以親屬間的活體捐獻就成了很主要的來源”,中山一院副院長、器官移植專家何曉順介紹,目前活體移植大約占了器官移植手術的40%左右,這意味著患者要獲得重生,其親人就需從自己身上活生生取出器官,“活體移植主要是肝腎移植,家屬通過捐出一個腎或部分巴里島肝,植入患者體內”。
  在這種生死一線和親情之間,經常會發生很多感人故事。在昨日的感恩會上,當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生小柯回憶起患病後,老父親毅然捐出66%的肝臟時泣不成聲,她表示,“患病後自己和家人的關係拉得更近,父親捐獻後更讓她感到血濃於水的感情,康復後自己將會加倍回室內裝潢報父母恩情”。
  研究表明活體捐獻器官後壽命反比正常人長
  親人捐贈是為了延續生命,但捐贈後對自己身體是否會影響,這也是大家關註的焦點,“一些家屬在活體捐獻問題上常會發生糾結,畢竟捐出後,自己剩下部分器官,會否影響健康”,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主任王長希介紹,2004年至今,中山一院開展活體親屬供腎移植手術385例,父母為兒女捐贈的占了絕大部分,其次是兄弟姐妹間互捐和夫妻互捐,而根據統計,活體腎移植親屬供者存活率為100%,只有兩例發生併發症,但都已治愈。
  王長希介紹,根據國際長期跟蹤研究結果表明,活體捐腎供者最終發展為終末期腎病的比例約為0.04%,與全體人群的0.03%之間並無顯著差異,“而且研究還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供者群體的壽命反而長於同年齡組的正常人群”,這一方面原因是捐獻後供者獲得了更多的醫學觀察和治療,更註意維護自身健康;另一方面,儘管供者從生理上會有所損傷,但因捐獻行為獲得社會榮譽,供者心理上自我認可度提高。
    (原標題:十年四百例親屬器官捐獻存活率100%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x19dxreo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